iPad Air M2 使用两个月心得-以一个Android 爱用者来看

为什么我要买一台平板

因为老师给的讲义基本上都是电子文件,用手机看的话做笔记的话屏幕整个太小,然后用笔记本因为屏幕不大,我需要看一整页的话字会太小,假如要字合理大小的话直行会直接被卡住。

以及在各个科目都有笔记但却相对零散,经常会变成一张纸一张纸却关联不起来,然后考前还找不到下一页在哪里,整个很狼狈。

另外一个想要平板的原因是有时在做报告时会觉得一个屏幕有点不够用,之前用习惯双屏幕后一直想要再架双屏幕,于是打算直接将iPad作为第二屏幕来用。

而实话说就是除了这两个场景以外,我并没有想到其他需要平板的地方,尤其我一直以来都蛮习惯用手机打长篇文章的(包含这整篇的内容),但是最后在上面的需求真的暂时有点难解决,也因此感觉是真的可以考虑购买。

为什么要买iPad与不是其他牌子

其实我原本也一直在想是不是该买其他的牌子,当初对于iPad的文件管理很担心,之前有一阵子使用iPhone的感觉就是他会将一些在Android 上面很基础的功能用的非常复杂,可能光传个pdf文件都会成为问题之类的。

我考虑过Tab S9系列,但我对Android 的平板生态有蛮大的疑虑的,感觉虽然文件管理不会是问题,但是各种程序都是完全的手机放大版而不是真的为了平板所建立的。

而且不能用Line。

我也考虑过Surface 的二合一系列,但就感觉当平板的体验应该会非常糟糕(依照微软一贯的性格)。

到最后真的决定M2 iPad还是因为学生优惠+BTS送笔整个让价格与S9拉开差距,而且我也好久没有用苹果的产品了趁机试试看也好。

一般体验使用

先说,以下都是基于完全的个人主观体验以及个人使用习惯,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欢迎跟我说或是教我怎样更好用。 然后我这边都是提到一些我自己觉得比较特别的点,如果没什么特别感受我就不会特别写出来了。

屏幕

M2 iPad Air 的屏幕是60hz的LCD,一个如果是手机一定被骂死的规格,但因为是平板所以应该是还好。 以我自己来说我觉得60hz其实感受不太明显,大多在写字的时候不会特别去注意屏幕,而平板在我的使用习惯当中也并非一个会一直需要滑的工具(都用手机)。

倒是LCD我觉得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我蛮常拿它在关灯的时候追剧,利用一个小支架把他架着拿来追剧比起一直拿着手机或是用电脑真的方便许多。 但也因为是LCD也没有分区控光等技术,在追剧的时候会很明显的看到上下两边的灰色,再加上类纸模导致的画面模糊,如果画面离太近的话真的会不好看,所以后面都习惯放支架后离远一点躺着看。

打字体验

由于在iPad上打字的不顺畅感是我在购买前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故另外提出来。

iPad 11吋太大了,他不是一个双手握持打字的尺寸,在横式使用底下用它打字是一场灾难,再加上你还需要选字,我觉得我好像回到小时候刚开始学打字用一两根手指在打字的画面。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用内置键盘的上面。 不确定第三方是否有更好用的键盘。

不过到最后变成是说我都直接用Apple pencil 手写输入了,由于我不会在上面进行大量的文字,大多时候都是回消息或是Google资料,直接手写对我来说是很方便的。

除了他底下很常显示中文但点进去才发现根本在辨认英文。
除了我要打一这个字然后他都会辨认成底线。

本来也有在考虑是否该购入专用键盘鼠标,最后不考虑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可以用手机更方便的打字,为何要去买一个更贵的键盘,另一部分是实体键盘虽然打字体验与电脑差不多可以自动选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打一句话后没办法选字,只能去删除那个字再打以后才能选字。

软件/系统

(本人是Google生态系爱用者,故以下都以一个Google爱用者的角度来去探讨的)

  • 手机上的App对ipad的支持度:

目前用起来的话大部分常用的app 可以被我分成三种:有完全重新设计的、纯放大的、iPhone 比例的

目前用下来大多的app其实都是纯放大的,就只是将比例拉到横的,事实上的功能以及接口都与手机上的相差无几,包含了Yt music、Dcard、Tronclass…… 但这些的好处是他们在各种分割屏幕的时候基本上都不成问题,假如在多工的时候把他们变成直的,就跟手机上的一模一样了。

有重新设计的包含了FB、Line、Spotify…..。 FB的接口跟我快十年前第一次接触平板差不多,Line的部分的话基本上是把聊天界面跟菜单左右分开,但假如多任务画面的话就会变成像手机一模一样的界面(但是不能换主题),Spotify 就是电脑的接口。

阿不过最惨的的就是iPhone 比例的,包含了Threads和Instagram ,他们两个就是画面根本显示不满,只能以直式提供一个手机大小的画面,我不懂你直接拿网页版的界面来都比这样好阿……。

  • 百度家的软件

Chrome 跟百度两个软件在 android 差别蛮大的,但是由于百度搜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通过 Chrome 开启,所以不会有我现在提到的问题。 而 iPad OS 上这两个 app 分别是两个浏览器,所以很常导致我今天用百度搜索了一个东西,我下次要开分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不是在 Chrome 。

然后这两个app还同时都可以作为第三方密码管理器,一部分觉得混乱,但一部分对于iPad上面现在可以用第三方密码管理器感到开心,原本担心密码很多存在百度上面的都可以直接填入了。

然后另外就是对于百度一些比较小的软件对于iPad 的适配度就没有较大众的高,例如task、keep等,虽然他们的功能本来就不需要什么太大的更新,但app本身就看起来有种写着我很久没更新的感觉(也可能是android 端因为配合Material you 导致看起来很新)

  • 苹果才会注意的细节

另外有一个我想拿出来说的小特点,就是假如在用apple pencil 点选一些应该要有振动回馈的功能(例如长按)的时候,因为iPad没有震动马达,因此会由Apple pencil 来进行振动,觉得这个小细节蛮有趣的。 但是目前不确定是版本还是个人买到机王之类的,我的Apple pencil 大概每个礼拜会断线一次,需要重开机iPad并重新配对,但是在已经确定问题以后就很好解决了。

  • 程序集

好消息说完了现在要来说坏消息,iPad OS有一个我极度无法理解的点就是「程式集」,在Win的话基本上是照英文字母排的,原生的android 也是如此。 而iPad OS是依照种类排的,听起来还算合理,但问题在于它的分类是他自己帮你分的,而且还会依照他觉得怎么分最适合帮你分,你还不能自己调整。 例如Instagram,以我的分类来说我会认为他是社群媒体,应该是跟Facebook在一起的,但我的iPad OS认为这个是跟摄影相关的,把他放在跟Davinci Resolve 在一起,这两个在一起超级不合理的阿…….。 同时假如我下载了某些程序,系统觉得某些程序更适合跟另一些在一起,他又会把原本的分类改掉。

这最大的问题是我每次在开一个app之前我还需要去猜猜看他会在哪个文件夹里面,这真的很让我无法接受,而且重点是没办法自己改。 而且我又很讨厌把桌面放满app用很多个桌面,目前的折衷方式是下载非常少的app。

(更:我发现如果需要快速字母分类最简单的就是在程序集开搜寻,就会依照字幕排列的所有程序,但基本上依旧是蛮惨的)

  • iCloud

其实这没什么好讲的,问题就是他帮我自动备份了很多app的数据,包含了Line跟我的笔记软件,而这两个随便加起来就5GB了,然后就一直疯狂跳提示说容量不够。 阿明明我有用其他地方备份了。 所以这大概就是每次都看到一堆人订iCloud 的原因吧。

生产力

拿iPad当作第二屏幕

这是一个最直接而且最无脑最明显增加生产力方式,同时也非常的显著。

我自己的话是通过GlideX这个华硕出的app,在笔记本端和iPad端同时下载后通过有线连接启动就可以了,用起来延迟并不高,以我自己大部分需要第二屏幕的场景来说都是够用的(但不确定剪视频是否够用就是了)而且还可以直接触控,目前来说是免费的,以我来说够用了。

文件管理

烂透了。 糟透了。 惨透了。
可以理解为他只开了一个文件夹给你,你只能通过那个文件夹做任何事情,然后那个文件夹与你其他的资料基本上是隔离的,被隔离的资料你也没办法正常的看到。

而通过浏览器下载资料后,如果不特别按下储存的话,我其实还是不知道那些资料会被放到哪里,在那个文件夹里面的download也找不到,需要特别按储存到文件他才会出现在那个文件夹里面,才是可以随意取用的。

同时有部分的app会在那个文件夹里面有个子文件夹用来放他们自己的东西,那部分就比较像我们所认知的app底下的文件夹,可以自己放一些有关该app会需要用到的东西进去。

但前提是你要先把资料放到那个文件夹里/放到云端里面,假如不是通过下载的话,利用win要放东西进去,你需要先下载Apple的程序再通过那个程序慢慢的让他放进去,同时放进去的时候是没有进度条的。

整个都是一团乱。

另外一团乱的小地方是照片的权限跟那个文件夹的权限是分开的,这点其实跟Android 差不多,比较有问题的点是文件的权限不包含照片的权限,而有些app就只有要文件的权限,而这时候假如我需要把某张照片导入该软件,我就需要跑去图片那边通过分享再按导入到那个文件夹。

阅读以及笔记

说完缺点后来说说我自己觉得iPad目前为止用起来最没有问题的功能,用来看pdf文件以及做笔记。

我猜这大概也是大多数买iPad的人最期待能用到的功能吧,在我这几个月的使用底下,我的感受是真的非常好的,对我来说这可能是iPad最有用的功能。 我终于能够将自己的手写笔记以非常自由的方式手写化记下来,并且随时随地同时保存在我的云端上面。

而这着实也改变了许多我在做笔记上的习惯,以前很习惯有一些想方法的时候会记在Line的个人群组中,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但现在的话我可以轻松的将一个想法开一个笔记来写,如果想要延伸下去的话就可以写成大纲,如果不要的话删掉就可以了。 他让我把本来散着一堆纸变成一个方便的资料。 另外一方面的改变是许多以前会用电子/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东西,都会变成以手写的方式出现,像是手写的课表之类的都很方便。

最一开始预期的边读文本边手写笔记的功能也是非常好用,我现在习惯通过多工一次开两个页面,一边是书本身,另一边是手写的摘要,而后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摘要来去写需要的东西。

在笔记的软件上面,上网查基本上都会看到Goodnote 和 Noteability 主要的两派,在我试用了两个以后,我目前是订阅Noteability 的状态,主要原因有几个
1. Noteability 可以通过按压笔来直接当作橡皮擦放手即可继续书写,Goodnote 需通过点两下切换再点两下还原
2. 我自己觉得Noteability 的接口比较简单易用,他就是一个文件一个文件,没有Goodnote还需要另建笔记本
3. Goodnote 试用只有一周Noteability 有一个月

阿不过这两个app皆是需要收费的就是了,Noteability好像稍微贵了几十块,但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至少在我目前的使用底下我很满意。

音乐(音频)与视频剪辑

这边我必须得先说一个我觉得iPad OS不太好用的一点,就是非常多app需要钱而且不提供免费试用,抑或是免费试用并非提供完整版而是提供一个基本上没办法使用的版本。

虽然知道问题出在苹果税,但就是很多app我会想要试用看看才能知道到底符不符合我的需求,好不好用,而且这些app买断一个都是300以上,有时比起直接买断更希望改成月费制,至少我不需要了就可以不再购买。

在win上面就会有许多的开源软件,他们的功能性通常以非专业来说都很够用了,但在 iPad 上我就会需要花钱购买,甚至可能买了才发现不好用。

会提到这个最大的原因还是,我原本尝试想要在iPad上进行Podcast的剪辑,因为只是初剪,将不顺畅的段落剪掉将他变得顺畅而已。 就遇到了许多问题。

一开始尝试用内置的GarageBand 来剪,结果发现格式不符合导入不进去,想说那来试试看Logic pro好了,开了一个月试用结果一样格式不符合导入不进去,用视频软件直接剪辑结果没有影像剪不了,找到了一个第三方软件结果只能剪10分钟以内的(原始的podcast 通常是一个小时左右剪成35分钟)如果要超过的话则是买断990。

在那个瞬间我思考了很久为什么我不开启我的笔记本,打开我下载已久,开源免费而且接口简单易懂的audacity 。

最后我还是用笔记本剪了。

在视频的部分我自己觉得比较好玩一点,FCP 和 Davinci Resolve 两个在专业剪辑中都很有名气的剪辑软件都有iPad版,FCP在iPad 中采取订阅制,一个月149元,Davinci 与电脑版相同采取基本功能不收费的形式。

我用来剪辑的是一个类似于动画的小短片,就是把图放上视频的那种。 本来有考虑用Procreate dream做但是不确定未来会不会用到就没有买断。

Davinci 的界面与电脑版的非常相似,基本上就是电脑版的触控版,也因此在操作上其实蛮不顺手的,各种调整仍然像电脑一样没办法直接对着视频调整,且仅有快剪与调色两个界面,最后我只有用它来上字幕而已。

由于我没有用过mac上的FCP,我不太确定电脑版的使用体验如何,但我自己满确定的是iPad版本的FCP 是一个非常针对触控的版本,各种图片都可以轻松的拖拉,时间轴调整可以通过小转轮来细致调整,以及可以直接用笔加上手写动画等,都让我感觉这是一个针对iPad的软件。

但在同时他却也让我感觉到是不专业的,我没有办法在FCP 中分别加入图片以及音档,我一定得要让他变成是一个视频文件我才能够开始剪辑,他没有一个正常的字幕全部都是特效的字幕导致我只能用Davinci 上字幕等等。

所以到最后我的工作流程变成是先把音档以及底图加上字幕通过Davinci 处理好后再由FCP进行剩下处理。

但其实其实,我也不是专业的,我其实蛮喜欢FCP 对于我这种简单剪辑视频的轻松便利的,但就不能把它预期成跟电脑一样的专业剪辑,他就是一个用来加上一些用Apple pencil 产生的特效的软件。 如果你跟我一样只是随手剪个reels那我觉得iPad的剪辑软件很好用,但如果你是专业的话那可能你还是需要导回到电脑上处理。

软件工程师类

这是一台搭载了M2处理器的平板,他的效能事实上比我手上的任何装置都还要强,在这个前提底下,我就会很想要试试看让他跑一些我在电脑上跑起来风扇会狂叫的东西。

本来想要找找看有没有Python 的环境可以直接用的,结果有是有,一样是需要买断才能使用的,那为什么我不去用colab就好。 而后我的想法变成了我有没有可能在这里面装一台虚拟机,至少可以用来跑一些小东西榨干M2。

也于是我找到了UTM系列,如果不通过侧载的话只能下载到SE版本。 我本来想说可以在里面装Ubuntu 试试看(虽然知道转换效率不佳但本来想说死马当活马医),结果用iso档开机后转了一个小时还在开机画面。

我的心死了。

最后我找到了iSH,可以在iPad OS上执行Alpine Linux的一个模拟器,纯文本界面。 但实话说我到现在还是不太确定它可以做什么事情,应该说我在什么时候会有需要他的存在。

但至少可以用可以跑而且可以直接从内置的文件开启里面的文件。

其他的想法

在用了iPad以后,通过不让Android平板使用Line来巩固苹果在该地的平板市场。 如果今天不是为了在平板上用Line,我应该是会开心的投入三星平板的怀抱,至少在文件管理上不会有问题,而且android 也比较好玩可以跑一些奇怪的东西。 (重点是每次别人的传的东西可以直接开就很方便不用用其他的方式才能打开)

实际体验后的感受

在买平板前,我其实还是纠结了蛮久需不需要一台平板,毕竟平板能做的事情,电脑基本上都能做而且做得更好,手机依赖着他的便携性也可以做到大部分的事情。 最后依然是买了而且买了Apple的iPad,其实优缺点早就知道但依然是希望能够比想象中更好用。

那只笔真的很好用,甚至我可以蛮实际的说,那大概是我觉得iPad真的无法被取代的特点。 在其他的方面,因为平板的便携性,我很希望让他做一些我本来只能在电脑上做的事情,剪个音档剪个视频或是跑一些小程序之类的。 我甚至一度考虑购入iPad专用的键盘在思考我要不要用它来打字。

在各种各种的研究后,发现我得要花五分钟做一个电脑里面点三下的事情。 那一瞬间就会让我觉得,所以我到底为什么不打开电脑用就好。

平板,至少iPad上除了笔记以及任何跟笔有关的事情外,我都会觉得他都呈现一个「可以用,但就是不够顺手」的感觉,app大多都是手机版差不多甚至更少功能,而用浏览器的话大部分用触控都不够顺手。 而打字体验直接打字的话速度慢而且非常卡手,用笔直接写的话又会遇到各种辨识问题,最后还是回到手机或电脑上。

M2处理器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没有插花的花瓶一样,好看好听听起来高贵,但事实上也就只是看着而已,期待自己有一天可以用到,但根本没有东西用得到。

硬件设备基本上完美,但是软件导致做任何事情都不如电脑来的高效。

苹果近几年一直给我一种感觉是他们明明可以做到可以做的更好,但他们就算做的很差大家还是会购买,他们慢慢挤牙膏就好。 我其实不太相信我提到的缺点是没有办法改善的,但由于苹果一向的把消费者当作白痴(我指各种地方的「帮你做决定你就不用决定就会觉得好用了」),感觉这些问题也不太可能被解决。

但实话说你要问我推不推荐iPad,我好像还是说不出不推荐,因为它很尴尬的就是他完全符合了需要用Line跟用笔做笔记的需求,他的功能基本上就是那只笔。 假如你需要做笔记,需要快速的把东西记下来回去再整理,那平板在这个情况底下几乎没有对手,唯一的对手大概是原始的纸笔以700倍的价差在竞争而已。

我会觉得在学生时期或是从事与创意相关的产业,这支笔可以让事情事半功倍,但在这件事情之外,他剩下的功能真的就是播视频追剧而已,而且他的画质通常比笔记本会好一点。 当你知道自己就是需要一只笔来进行做笔记、画动画、画小东西的时候,当你确定自己需要一台iPad时,他就是唯一的选择,但假如不是的话,他的存在真的是非常的鸡肋。

(0)
insunshineinsunshine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